气象和洪水灾害
27.高温
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专家提示>>>
◆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大而引发火灾。
◆户外或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宣传。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专家提示>>>
◆注意防暑降温,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特别注意防火。
◆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其他参阅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28.大雾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或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专家提示>>>
◆驾驶人员注意浓雾变化,小心驾驶。
◆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注意交通安全。
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或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小于(等于)5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专家提示>>>
◆浓雾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居民需适当防护。
◆由于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应控制速度,开启防雾灯,确保安全。
◆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或已经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且可能持续。
专家提示>>>
◆受强浓雾影响的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和轮渡暂时封闭或停航。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29.台风和龙卷风
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龙卷风是从积雨云中伸下的猛烈旋转的漏斗状云柱。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专家提示>>>
◆做好防风准备,注意有关媒体报道的热带低压最新通知和有关防风通知。
◆把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妥善安置易受热带低压影响的室外物品。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在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专家提示>>>
◆进入防风状态,建议幼儿园、托儿所停课。
◆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危险地带工作人员撤离。
◆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其他参阅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已经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专家提示>>>
◆进入紧急防风状态,建议中、小学停课。
◆居民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立即疏散人员。
◆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
◆其他参阅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专家提示>>>
◆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建议停业、停课(除特殊行业)。
◆人员应尽可能呆在防风安全地方,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
◆其他参阅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龙卷风
专家提示>>>
◆参阅台风预警信号。
30.雷电
雷雨天气常常会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如果放电击中人员、建筑物或各种设备,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应急要点>>>
●注意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
●在室外时,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在空旷的里外无处躲避时,应尽量寻找低洼之处(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体的高度。
●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
●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钓鱼等水上活动。
●如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挤靠,以防被雷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导。
专家提示>>>
◆高大建筑物上必须安装避雷装置,防御雷击灾害。
◆在户外不要使用手机。
◆对被雷电击中的人员,应立即采用心肺复苏法抢救。
◆雷雨天尽量少洗澡,太阳能热水器用户切忌用其洗澡。
31.暴雨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过去6小时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强降雨(1小时10毫米以上的降雨)可能持续。
专家提示>>>
◆采取防御措施,保证学生安全。
◆相关单位做好低洼、易受淹地区的排水防涝工作。
◆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过去3小时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强降雨可能持续。
专家提示>>>
◆暂停户外作业,人员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
◆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
◆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已达100毫米以上且强降雨可能持续。
专家提示>>>
◆人员应留在安全处所,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地方暂避。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医院、学校、幼儿园以及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民众立即转移到安全地方暂避。
32.道路结冰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专家提示>>>
◆交通、公安等部门要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驾驶人员应注意路况,安全行车。
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专家提示>>>
◆行人出门注意防滑。
◆公安等部门注意指挥和疏导行驶车辆。
◆驾驶人员应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驶。
◆其他参阅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
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专家提示>>>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
◆必要时关闭结冰道路交通。
◆其他参阅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33.洪灾
洪水是指由于暴雨或水库溃坝等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
应急要点>>>
●突然遭到洪水袭击时,要沉着冷静,并以最快速度安全转移。安全转移要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人员,后其他人员。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贻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被洪水围困,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要想办法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当住宅遭受洪水淹没或围困时,应迅速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想办法发出信号,条件允许时,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对于因呛水或泥石流、房屋倒塌等导致的受伤人员,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污水。对昏迷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送医院急救。
专家提示>>>
◆建房应选择在平整稳定的山坡和高地,要远离河滩及沟谷等低洼地带。
◆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毁林开荒等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
◆大灾过后往往伴随疫情发生,应积极主动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粪便、农药及鼠药等的管理,要特别重视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
地质与地震灾害
34.泥石流
流石流是山地沟谷中由洪水引起的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泥石流来势凶猛,且经常伴随山体崩塌,对农田和道路、桥梁及其他建筑物破坏极大。
应急要点>>>
●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
●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不要秃顶停留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
●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至树上躲避。
专家提示>>>
◆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发生。
35.崩塌
崩塌易发生在较为陡峭的斜坡地段。崩塌常导致道路中断、堵塞,或坡脚处建筑物毁坏倒塌,如发生洪水还可能直接转化成泥石流。更严重的是,因崩塌堵河断流而形成天然坝,引起上游回水,使江河溢流,造成水灾。
应急要点>>>
●行车中遭遇崩塌不要心慌,应迅速离开有斜坡的路段。
●因崩塌造成车流堵塞时,应听从交警指挥,及时接受疏导。
专家提示>>>
◆夏汛时节,选择去山区峡谷游玩时,一定要事先收听当地天气预报,不要在大雨后、连续阴雨天进入山区沟谷。
◆雨季时切忌在危岩附近停留。
◆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要攀登危岩。
◆山体坡度大于45°,或山坡成孤立山嘴、凹形陡坡等形状,以及坡体上有明显裂缝,均容易形成崩塌。
36.地震
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建筑物倒塌造成。
应急要点>>>
●住在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不要跳楼。
●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等地方躲避。
●正在室内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
●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朝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参加震后搜救时,应注意搜寻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和敲击器物的声音;不可使用利器刨挖,以免伤人;找到被埋压者时,要及时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使其呼吸畅通;已发现幸存者但解救困难时,首先应输送新鲜空气、水和食物,然后再想其他办法救援。
专家提示>>>
◆遇到地震要保持镇静,不能拥挤乱跑。震后应有序撤离。
◆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
◆对于震动不明显的地震,不必外逃。
◆遭遇震动较强烈的地震时,是逃是躲,要因地制宜。
◆关注政府发布的最新消息,不听信和传播谣言。